Alan Tsai 的學習筆記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不思不學則“網貸” 為現任微軟最有價值專家 (MVP)、微軟認證講師 (MCT) 、Blogger、Youtuber:記錄軟體開發的點點滴滴 著重於微軟技術、C#、ASP .NET、Azure、DevOps、Docker、AI、Chatbot、Data Science

[02] 查找 Azure 服務資訊的網站 - 包含客戶案例、學習資源以及架構圖等 | [挑選適合的 Azure 服務]

02 查找 Azure 服務資訊的網站 - 包含客戶案例、學習資源以及架構圖等.jpg

查找 Azure 服務資訊的網站

有時候自己已經聽過或者知道某個服務,但是想要找一些參考資料做學習或者看相關的架構文件,有時候沒有那麼容易可以找到。

在這篇將會介紹一個網站叫做:Azure Charts,這個網站可以讓我以服務的角度快速找到相關資訊。

來看看能夠做到什麼。

Azure Charts 能夠做到什麼?

Azure Charts (https://azurecharts.com/) 是一個免費的服務,裡面匯集了以服務的角度的一個 360° 的視角。

因此,透過這個網站可以快速找到一些關於某個服務的參考資料。

這邊將針對幾個部分介紹:

  • 某個服務的 360°視角
  • 查詢架構圖
  • 查詢客戶成功案例
  • 查詢學習資源
  • 查詢 SLA

某個服務的 360°視角

可以進入 Azure Charts 的 Overview 功能 (https://azurecharts.com/overview),會看到以下畫面:

image.jpg

Overview 畫面

這邊可以看到:

  • 欄位是用分類來區分 - 所以今天如果看運算相關,看 Compute 那欄就好
  • 右邊 All Services 的下拉可以用來挑選,例如只要看 IaaS 相關就好,還是只看 PaaS 就好

透過這個方式,可以快速找出有興趣的服務,然後可以在點進去看:

image.jpg

Azure Virtual Machine 的 360° 視角

在這邊就可以看到 (從左邊數過來):

  1. 最近更新內容
  2. 在那些 Region 有支援這個服務
  3. 有沒有預期的更新
  4. 相關的架構
  5. 相關的客戶成功案例
  6. 相關的 Microsoft Learn 學習資源

接下來我們針對幾個常見的部分做介紹。

查詢架構圖

我們可以從 360° 視角的 Ref. architectures 進入,或者上面 Menu 的 Solutions -> Solutions Explorer 看到。

點下去之後,我們可以看到:

image.jpg

Solution Explorer 畫面
  1. 下拉選單呈現的是和這個資源有關的架構圖
  2. 可以在選擇更多的服務:下拉呈現的內容是所有選取的服務有出現的架構圖才會出現。因此,假設想要看 Virtual Machine 和 Key Vault 相關的架構圖有那些,就可以選擇這兩個服務

查詢客戶成功案例

運作方式其實和架構圖的部分是一樣的。

在這邊列出的東西就會是和有選取的服務相關的客戶成功案例。

可以看到下拉還會幫忙區分出不同的產業:

image.jpg

客戶成功案例畫面

查詢學習資源

這個是我覺的最好用的部分。

當看到某個服務想要知道有什麼學習資源,透過上面 Menu 的 Learning 或者透過 360° 進入都是一樣概念。

這邊下拉可以列出對應的:

  • Microsoft Learn Modules
  • Microsoft Learn Learning Path
  • 相關證照
  • 相關考試

image.jpg^^^學習相關畫面

查詢 SLA

當要使用某個服務的時候,最重要當然是 SLA 提供到什麼程度。

所以,可以透過 Menu 的 SLA 選線,進入到的畫面將會列出可以達到的最高 SLA 是什麼:

image.jpg

SLA 畫面

如果想看到細節,滑動到某個服務之後,點下去會自動帶到官方文件的部分。
就可以去參考更多資訊。

結語

這個網站對於想要了解 Azure 服務有非常大的幫助。

上面還有不同的有趣資訊,篇幅關係就沒有都介紹,但是大家可以自己去嘗試看看。


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就請我喝杯飲料吧
街口支付QR Code
街口支付QR Code
台灣 Pay QR Code
台灣 Pay QR Code
Line Pay 一卡通 QR Code
Line Pay 一卡通 QR Code
街口支付QR Code
支付寶QR Code
街口支付QR Code
微信支付QR Cod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